大海道,从敦煌延绵至吐鲁番近千里之遥。去过西北的人与对地理稍微有点知道的估计都有的困惑,西北有海吗?假如没海,这个大海道又是什么问题?
其实大海道,是十六国、隋唐时期自敦煌经沙碛通往高昌的道路,因大沙海而得名,故又名沙海道。所以大海道是由于在漫漫沙海中,而不是大家平常容易见到的大海。
大海道汇集了古城堡、烽燧、驿站、史前人类居住遗址、化石山、海市蜃楼、沙漠野骆驼群、与海量罕见的地理地貌。从吐鲁番出发、穿越大海道到敦煌,一路是尽是不一样的民族风情和漂亮风景
这里汇集了古城堡、烽燧、驿站、史前人类居住遗址、化石山、海市蜃楼、沙漠野骆驼群、与海量罕见的地理地貌
从吐鲁番出发、穿越大海道到敦煌,民族风情之间的差异和不同漂亮将线路无疑。穿越大海道,最大的障碍莫过于经过这里的无人区,但走完大海道,也会深刻的领会到丝绸的道路留下的无尽漂亮
“大海道”的名字,来源于敦煌文书中唐代《西州图经》残卷。《西州图经》记载:“大海道。右道出柳中县(今鲁克沁)界,东南向沙州(今敦煌)一千三百六十里。常流沙,人行迷误 ,有泉井咸苦,无草。行旅负水担粮,履践沙石,往来困弊。”
唐代《元和郡县志》卷40记载,西州(今吐鲁番)高昌城“东南至沙州一千四百里”;“大沙海,在县(唐代柳中,目前的鲁克沁)东南九十里”
历史学家岑仲勉先生觉得,今鲁克沁东南约70余里的“Deghar”(迪坎儿村)之“r”,是词汇尾音,“Degha”事实上是唐代语音“大海”(即大沙海的简称)。迪坎儿村是“大海道”在古时候吐鲁番境内的最后一个绿洲,它西面约7-8公里处的古时候城堡――大阿萨,则是保卫这片绿洲和古时候吐鲁番东南门户的军事重镇。正由于这样,迪坎儿成为“大海道”通往敦煌的首途大站,也因东南两面临近大海普通的戈壁沙漠而与“大海”一词发生关系。迪坎尔东部临近的库木塔格沙漠,东南临近的吐鲁番与敦煌之间的噶顺戈壁,是“大海道”经过的主要路段。
